访谈预告: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翻译工作者(图)

发布时间:2010-12-21       浏览次数:2967       文章来源:

2010年12月21日13:30——15:00,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文室主任阿拉坦巴根做客人民网,以“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翻译工作者”为主题,进行蒙古语访谈,敬请关注。

  访谈主持人:苏布达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文室主任阿拉坦巴根


  嘉宾简介

  阿拉坦巴根,译审(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文室主任。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普通牧民家庭。受“文革”影响,从小学3年级便辍学回家参加生产劳动,除上过几年中学外,坚持自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取内蒙古大学,于1981年12月毕业。1982年1月年分配到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从事翻译工作至今。其间于2000年4月—2001年4月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客座研究。1996年任副译审,2004任译审。

  从事翻译工作27年来,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国家法律的蒙文翻译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从1982年以来参加了包括《资本论》(第一、二、三卷)、《资本论》(节选本)、《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陈云文选》、《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册)、《马列著作选读》、《刘少奇选集》、《董必武选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79—2008年)、《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文献选编》、江泽民《论科学技术》、《论党的建设》等重要著作在内的二百多种书籍的翻译、审定稿工作;参加了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翻译工作及1982年以来历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的翻译工作,负责完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蒙译文、2000年、2004—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蒙译文的最后审定工作,并多次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报告、讲话的同声传译工作。

  多年来,阿拉坦巴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广泛涉猎,潜心研究,勤奋写作,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就。出版了专著、译著(包括合著合译)、文集、辞典等19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科研项目3个,发表散文随笔60余篇,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蒙古族古代哲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为国内第一部蒙哲史研究个人专著,添补了蒙古族古代哲学研究的空白,其内容被引用多次,在蒙哲史研究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代表译著有《〈蒙古源流〉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出版),是近年来蒙古史研究领域重要成果之一,共65万字,翻译历时5年,是一部翻译难度很大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中《蒙古族哲学五行学说考》、《元代维吾尔族翻译家必兰纳识里及其译作》、《清代满蒙翻译考略》、《明代蒙文翻译作品述要》、《论蒙古族翻译理论传统》等较有影响。阿拉坦巴跟文化散文在蒙古族中拥有众多读者,《心象集》、《寻梦集》两部散文集是近年来蒙文图书中的畅销书,其中《蒙古王》、《名声》、《关于忘却》等3篇散文被选入全国蒙文高中和初中语文课本,多篇散文被转写成西里尔蒙古文在蒙古国发表。论文《明代蒙文翻译作品述要》获第二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优秀论文二等奖;《清代满蒙翻译考略》获第十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优秀论文二等奖;《新词术语翻译简论》获第十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优秀论文二等奖;《各司其职》等系列散文获蒙古文学《花的原野》奖。2002年2月在呼和浩特市由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翻译研究会和内蒙古大学联合召开了“阿拉坦巴根作品研讨会”;2007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了《寻梦集》一书研讨会,与会学者及文学评论家对作者的学术研究及文学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9年3月内蒙古电视台播出了题为《翻译名家阿拉坦巴根》的专题节目。《蒙古语文》杂志于2006年第6期发表题为《新一代翻译家—访阿拉坦巴根译审》的访问记,介绍了其主要翻译成果及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情况。《中国民族》(汉文版)杂志2010年第七期发表专访《阿拉坦巴根:在殊荣的背后》介绍了其主要成就;多次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文》、《身边科学》杂志等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的专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进行交流。现为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会员、蒙古族哲学史研究会会员、中国蒙古语文学会文化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被聘为《内蒙古日报》专栏作家,2002年被聘为《身边科学》杂志专栏作家。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无标题文档